阅读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,感谢您的支持!
1965年,随着国民党二号人物李宗仁回归大陆,中央开始加快了对台湾地区的统战步伐。
李宗仁在国民党内,虽然跟蒋介石龃龉不断,但他们两个人在反共方面却是五十步笑百步。
当年四一二政变的时候,李宗仁的桂系跟蒋介石的黄埔系,一样都是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。
台湾方面见李宗仁回归大陆后没有遭到清算,也是深受触动。
毛主席见此情形,便派人带着他给蒋介石的亲笔信,经香港出访台湾,希望能说动蒋介石带领两岸实现和平统一。
蒋介石看信后,被毛主席的诚意所打动,自觉天不假年的他,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落叶归根,于是便提出了六个条件,只要毛主席答应,他就带领台湾和平回归。
那蒋介石究竟提出什么条件呢?毛主席是否答应?为什么台湾最后还是没有回归?
两岸第一次接触
1949年,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场日益恶化,预感到大事不妙的蒋介石,召集幕僚班子秘密开会,商议万一失败后该退往何方。
幕僚们众说纷纭,有人说可以效仿抗战时期退守西南的做法,利用川蜀的地形抵御解放军的进攻。
但蒋介石认为此一时彼一时,解放战争毕竟不是抗日战争,四川人不一定会像抗战时那样,为他出钱出力。
也有人建议蒋介石效仿南明王室,退入缅甸一带,利用深山老林的地形坚守待变。
但这个建议也遭到了蒋介石的否决,理由是太不吉利了。
夫人宋美龄见状,干脆劝他直接到美国寻求政治避难,可蒋介石却不想就此结束政治生涯。
这时一个叫张其昀的幕僚,给他提出一个建议,退守台湾,效仿明末郑成功家族的事迹,利用海峡天险继续跟大陆对抗。
这个建议,简直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里。
三大战役结束后,他就迫不及待地让自己的心腹陈诚,接任了台湾省长。
陈诚
待到解放军解放了长江以南之后,国民党也已经在台湾站住了脚跟。
台湾割据初期,局面对蒋介石并不友好。
由于他在内战时期的糟糕表现,背后的主子美国人已经决定放弃他。
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了争取中共,更是直接在公开场合表示不会阻止中国统一。
艾奇逊
而大陆这边,也在磨刀霍霍准备武力解放台湾。
在五十年代初期,大陆方面对台的政策基调都是武力解决,压根就没有打算跟你和谈。
可随着金门登岛战役的失败,以及随着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第七舰队入驻台湾海峡。
中国方面意识到,台湾问题的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棘手得多。
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,中国方面的态度开始放软了。
1955年,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,有记者问周总理,如果蒋介石回来可以给个什么职位?周总理的回答是,可以给个部长。
要知道,在当时这种话无异于是平地一声惊雷啊!
蒋介石是什么人啊?那可是头号战犯,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侩子手啊!能留个全尸就已经是宽宏大量了,还部长?
另一方面,毛主席也在接待外宾的时候表示,台湾和大陆本来都是一家,希望最终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。
他们不仅是这么说的,而且也是这么做的。
1956年,周总理在跟全国政协委员,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会谈时,无意间聊到了台海问题。
章士钊
章士钊从总理的话中,听出政府有意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,当即便向周总理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原来,章士钊跟蒋介石有着很深的交情。
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时,他的前妻也跟着一起流寓海外。
章士钊料想,以自己跟蒋介石的交情,如果以探望前妻的名义拜访台湾,对方应该会允准。
到时候可以借机,向蒋介石传达中国方面和谈的诚意。
周总理闻言大喜过望,认为章士钊这个计策可行性极高,于是便把它汇报给了毛主席。
毛主席也认为此时应该向台湾方面伸出橄榄枝,但他认为这件事情宜密不宜显。
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 ,不应该闹得人尽皆知。
章士钊是全国政协委员,又是知名社会人士,他如果出现在台湾,很难不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猜想。
台湾问题不同于寻常问题,有其历史特殊性。
蒋介石的国民党,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统治台湾本地人的,为了彰显政权的合法性,他就必须高喊反攻大陆,与共产党势不两立的口号。
这就好比是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,必须高举“王业不偏安,汉贼不两立”的大旗,才能继续维持执政地位。
要是诸葛亮公开找曹魏和谈,用不了两天蜀汉就得崩盘。
所以这件事情,只有在最后一刻瓜熟蒂落的时候才能公布,前期必须秘密进行。
一旦泄露秘密,蒋介石就算有这个心,他也不敢再跟咱们谈了。
思虑再三之后 ,毛主席打算派一个叫许孝言的人作为密使,携带自己的亲笔信出访台湾。
这个许孝言也是蒋介石的老友,而且社会身份并不显赫,由他去执行这个任务再合适不过了。
许孝言果然不负众望,他到了台湾后成功见到了蒋介石,并把毛主席的亲笔信交给了他。
毛主席在信中隐晦地提出了,希望开展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意思,并给出了两岸统一的四原则:
一、国共双方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,统一后不能做有损于对方利益的事情。
二、如果台湾有资金方面的困难,大陆可以无偿援助台湾的经济建设。
三、台湾的外交大权应该交由中央管辖,不能单独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,但可以保持独立的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权力。
四、大陆不寻求改变台湾的政治制度,台湾的改革将尊重蒋介石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愿而定。
这差不多就是一国两制的雏形了。
与信件一起递上的,还有几张蒋家祖坟的照片。
照片后还有毛主席的殷殷期语:奉化之墓庐依然,溪口之花草无恙。
要知道,当年蒋介石可是挖了毛家祖坟的,毛主席能制止下面的人乱来,已经很给面子了。
从上述这几项条件来看 ,中央可以说是释放了最大的善意了。
蒋介石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,据许孝言所言,他把毛主席的信一字一顿地读了好几遍。
此时,蒋介石也已经认清了局势。刚到台湾的前几年,他还信心满满地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久就会爆发,到时候可以借助美国人的力量反攻大陆。
可朝鲜战争之后,美国人虽然在台湾驻兵,却死活不愿意为老蒋的反攻项目买单,还公开宣称《台美共同防御条约》并不包括反攻大陆。
不仅如此,美国人还严防死守不让他挑衅大陆,避免引发两大阵营的冲突。
没有美国人相助,蒋介石对反攻大陆也失去了信心。
自然对毛主席伸出的橄榄枝,产生了意动。
第二年,作为回访,台湾方面派了一个叫宋宜山的人,秘密出访大陆。
中共方面重申之前的条件,国共两党平等对话互相尊重,允许台湾高度自治,但台湾要放弃跟美国的关系,把外交大权交归中央。
但这宋宜山回去之后长篇大论,满口都是国家发展得如何地好。
这让蒋介石十分不悦,认为他是被赤化了,此事就暂时被搁置了。
不过,这次尝试也并非是一无所得,在宋宜山密访大陆的同时,一个叫曹聚仁的人也以探亲扫墓之名秘密来到溪口,祭拜了蒋介石的祖坟。
中共方面同样通过曹聚仁这条线,给蒋介石传达了和解的意愿。
蒋介石的态度是既不同意,也没拒绝。
此后几年,曹聚仁依旧奔波于两岸之间穿针引线。
曹聚仁
1958年之后,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。
赫鲁晓夫跟美国之间,有意缓和局势,携手共治天下。
双方都不希望各自的小弟闹出麻烦,破坏了“大好局面”。
台湾海峡作为美苏冷战的分界线之一,控制海峡两岸不要闹事就成了重中之重。
于是美国人便炮制出了“两个中国”阴谋,打算要两岸就此分家。
可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,都万难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在此背景下,爆发了金门炮战。在这种大环境下,和谈就不得不被暂时搁置了。
最接近成功的一次
直到1964年,赫鲁晓夫下台,美苏共治成为镜花水月。
同年,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,反攻大陆这件事情已经彻底没戏了。
李宗仁之所以在第二年回国,就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。
李宗仁当年能赶走蒋介石当上代总统,背后就是美国人在扶持。
在大陆失败后,他流亡美国时,依旧以民国合法总统自居,其实就是打的跟蒋介石一个算盘,万一日后美国攻打中国,也未必就只有你老蒋一个选项嘛!
可原子弹爆炸之后,李宗仁就知道彻底没戏了,这才在第二年选择了落叶归根。
而他的老对头蒋介石也有这个想法,那时的蒋介石已经78岁高龄。
卷土重来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后,他也动起了落叶归根的心思。
为此,他派蒋经国亲自到香港接曹聚仁回台湾,商讨两岸和平统一的事情。
经过一番谈判后,双方达成了两岸统一的六点共识:
蒋经国
一、承认蒋介石国民党总裁的身份,允许蒋介石带部属回大陆居住,可以在除浙江外任何一个省份自由定居。
二、厦门和金门合并成一个自由市,作为两岸之间联系的中转站。
三、中共同意蒋经国继任台湾省长,台湾交出外交权,但中共方面要求台湾必须实现耕者有其田,这个其实早就已经实现了,早在败退台湾的时候,他们就已经革了台湾地主的命了。
四、台湾终止与美国的军事合作,台军缩编成四个师,重新布防。如果有资金方面的困难,北京可以代为补助。
五、空军和海军要置于北京的编制之下。
六、现行制度20年内不做更改,台湾官员地位不变,百姓生活质量不能够下降。20年后实行什么样的制度,重新再议。
对于上面这六条,北京和台北方面都没有异议。
眼看两岸离统一,就只有一步之遥了。
然而可惜的是,一年之后中国大陆就发生了大动荡,这让蒋介石对中共是否会遵守协议产生了质疑。
尤其是1968年,蒋介石的祖坟受到了冲击,这让他非常气愤,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。
永远的遗憾
1972年,随着中美破冰,中日建交等大事的发生,台湾方面又一次产生了动摇。
蒋介石又派出曹聚仁,想要和大陆继续接触。
北京方面也派出了90岁高龄的章士钊,到香港秘密接触。
结果章士钊出师未捷身先死,竟在香港去世了。
这次会谈,也就因此不了了之了。
1975年,蒋介石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,他指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,向北京方面发出邀请,希望毛主席和周总理访问台湾,尽快解决两岸问题。
陈立夫
可这时候的毛主席和周总理,也已经是病魔缠身,最终未能成行。
1975年4月5日,蒋介石在台湾去世。
1976年,周总理和毛主席相继陨落。
随着老一辈人的远去,台湾问题开始逐渐走向失控。
到了邓小平跟蒋经国这一代的时候,由于两人是旧日同学,而且蒋家因为江南案失去了第三代的继承权。
蒋经国
尽快回归大陆,才是蒋家最好的选择。
所以蒋经国在生命最后时刻,开放了两岸的交流。
可惜,还没等统一事业提上日程,他就离世了,留下了永远的遗憾。
本文由“文史江山”原创,已开通全网维权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
责任编辑:拉萨股票配资